2025年8月18日是第八个“中国贫血日”。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作为“中国贫血日”倡导方之一,每逢“中国贫血日”都开展“贫血疾病公益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于8月16日在北京启动,本次活动口号为“改善贫血 立即行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血液科、妇产科、肾内科、骨科、肾内科、麻醉科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旨在共同推动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提升公众的科普认知,提高贫血相关疾病的规范诊疗意识。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田晓犁秘书长主持开幕式并做了开场致辞。她介绍了历年来“中国贫血日”期间开展贫血公益周活动的情况,并感谢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们能够共同探讨贫血疾病诊治,汇聚专家智慧,凝聚多方力量,一起携手改善中国贫血管理现状。
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在致辞中以妇产科医生角度进行了分享。贫血是女性健康中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在育龄期女性、孕妇和产后女性中发病率极高,不仅影响母婴健康,还可能导致疲劳、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国育龄女性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妇产科医生应成为女性贫血的第一道防线,呼吁积极推动在妇产科领域开展贫血防治的规范化培训并面向公众做医学科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贫血不仅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肾性贫血常常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2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将“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作为肾内科首要改进目标。相关领域同仁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维护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在致辞表示,贫血不仅影响慢性病患者的长期健康,更在手术患者中扮演着“隐形风险”的角色。术前贫血的筛查与干预、术中个体化血液保护以及术后贫血的评估与治疗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因为血源紧张等,贫血较难得到有效治疗,且围手术期治疗贫血的手段单一。目前,贫血的治疗策略正由“基于输血治疗”向“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转变。术前贫血的筛查与干预、术中个体化血液保护以及术后贫血的评估与治疗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术交流
- 内科会场 -
- 外科会场-
贫血,作为一种常见但极易被忽视的临床综合征,影响着我国数以亿计的人群。公众对贫血的认知仍普遍存在不足,筛查率低、诊断延误、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依然突出。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设立“中国贫血日”,以“改善贫血,立即行动!”为口号,旨在唤起全社会对贫血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贫血的早筛、早诊、早治,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