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14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希望驿站·健康行”公益项目走进湖南韶山,多所三甲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义诊服务,通过学术交流、义诊服务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守护乡村群众健康。
湖南韶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与民族精神。在这片充满信仰与奋斗的土地上,连接着白求恩志愿专家和韶山乡村民健康的“希望驿站”正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本次公益活动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的消化内科、风湿免疫、骨科康复、脾胃科、内科等21位专家,为当地患者和村民提供了“一对一”的诊疗服务,打通了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
13日清晨,韶山市韶山乡中心卫生院(华润希望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专家们的到来。义诊现场,专家们认真倾听患者诉求,细致解答疑问,针对不同病症给予个性化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同时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少村民感慨:“大专家来到家门口,既方便又贴心”。此次活动不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温暖,也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义诊活动中,韶山华润希望小镇轮值镇长戴波介绍到,“从志愿者整理的签到情况看,目前已经近200人参与,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此次义诊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专家带来的专业诊疗服务,让百姓们倍加珍惜,参与度高涨”。韶润村党委委员沈志坚从义诊开始就在现场忙碌着,引导年纪大的村民排队领取义诊凭证。他说,“义诊患者需求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老年病,以及消化系统、骨科等疾病方面。年龄大的村民平时去医院挂号都会有些困难,还需要坐车到市区,这次专家们能够到乡里来,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宁提到:“基层医疗设施虽有进步,但仍无法满足百姓的全部就医需求,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也需进一步提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永魁则强调:“患者对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防治意识薄弱,不重视骨密度监测与补钙,甚至存在补钙却未补维生素D的情况,多数老年患者存在骨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却不自知。”
针对基层医疗现状,专家们提出了多项建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刘慧敏表示:“通过义诊发现,患者需求多样,对疾病认知不足。”希望通过义诊活动留下疾病筛查、自我保健等健康理念,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张子南医生则建议,义诊活动应更注重筛查与后续治疗建议的结合,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就医观念。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梁崇芬也补充道:“在基层地区,因医疗条件及观念问题,胃镜、肠镜检查接受度低,建议普及常规检查。”
此外,活动还关注了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韶山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谭乐平表示,“这次能够邀请到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到乡卫生院来义诊,不仅乡里的老百姓受益,对我们全院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当地已形成以韶山医院为龙头的医疗体系,配备智慧医疗系统,方便患者自主操作与数据传输,后续还将持续管理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患者及特定人群,筛出患者建档,做好跟踪服务。
活动期间,志愿专家团队和项目人员赴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等地开展党建学习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专家们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到一代伟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深邃的战略思想。在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广场,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列队肃立于毛主席铜像前,举行了庄重的敬献花篮仪式。全体同志深深三鞠躬,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与深切追思。
一颗红心映韶山,公益义诊惠乡邻。在韶山这片红色热土上、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希望驿站·健康行”公益项目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田间地头的健康期盼,践行着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医者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红色基因不断焕发新活力,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守护人民健康不断做出贡献!
“希望驿站·健康行”韶山站活动回顾视频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1510号-1